进入10月,皖东秋高气爽。走进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西埠镇千亩“无絮杨+决明子”林下经济示范点,一排排青翠的杨树苗挺拔耸立,苗下成片的决明子长势良好。
西埠镇林业部门负责人高红轻捻乌黑饱满的豆荚说:“虽然这是首次尝试在杨树林下套种决明子,但从目前的生长情况来看,效果超出预期,亩产能达300—50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6—12元。”
西埠镇通过“政府引导+家庭农场运营+村集体与农户参与”的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超千万元,发展林下决明子、苦木、饲草等多元种植,带动百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年增收超百万元。
如此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样呈现在含山县。当地通过产、学、研结合,在薄壳山核桃林下成功培育了蒲公英,同时依托“村集体+大户+农户”模式,引进努比亚黑山羊开展林下养殖,带动昭关镇30余户农户参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
放眼全市,林下经济正呈现出蓬勃生机,林药、林果、林禽等多种复合经营模式,推动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41.7亿元,同比增长5.52%。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马鞍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赋能为马鞍山筑牢了发展根基。
马鞍山将林下经济纳入市级数字赋能现代产业政策体系,整合50名省级林业科技特派员资源,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技术服务体系,并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推出林权抵押、护林保、劝耕贷等金融产品,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同时,全市坚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方向,累计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547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园1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另有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家庭林场3个,龙头引领、合作社组织、基地支撑、农户参与的发展格局逐步成型。
此外,林旅联动更是激活了生态价值新空间。褒禅山、濮塘桃李度假村两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森林覆盖率超60%,桃花节、龙虾节等特色活动串联起“西埠—乌江—香泉—石杨—善厚”旅游经济带,实现了“林中业”与“林间景”相得益彰。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