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林草产业 > 林下经济 >

健全林业基层机构 解锁绿水青山“致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5-06-19 09:10:48  来源:林草价值网链

a547acda264d194eef6a8bc6baae0ef.jpg

在北京市延庆区沈家营镇北老君堂村的林下空间,一群小学生正跟着护林员穿梭在树林里,观察昆虫旅馆的甲虫幼虫,聆听“森林大课堂”的生态知识。这幅“生态美、产业兴”的画面,正是沈家营镇夯实林业基层基础,推动镇域生态、产业、民生协同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沈家营镇以独立设置林业机构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林长办、园林绿化管理中心、集体林场“一体化”建设,通过强化林长制引领、基层林业机构助力,提升森林资源的多重效益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带动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多元协同、融合发展的“两山”转化新路径。

清晨6点,沈家营镇连家营村护林员贾金瑞挎上包走进林区。他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特殊的“责任地图”——全镇13名镇级林长、23名村级林长、22名林管员、48名护林员和114名林场养护员,构成了“两长四级”组织架构。“每天巡林不低于5公里,重点查看有没有病虫害和乱砍滥伐,做好火源管控。”贾金瑞边走边说。

走进集体林场办公区,墙上的“一心护绿、奔向未来”几个大字格外醒目,15项管理制度覆盖从苗木培育到林下经济的全流程。

在林场的苗木培育基地,技术员刘石锁正在指导工人搭建“本杰士堆”——用枯木、树枝堆叠而成的生态栖息地。“这是我们从德国引进的技术,既能分解有机物改良土壤,又能为昆虫和小动物提供家园。”刘石锁指着不远处的小微湿地说:“去年我们建了34处这样的生态节点,蝴蝶种类从原来的8种增加到21种,成了孩子们的自然课堂。”

近年来沈家营镇栽植乡土苗木16万余株,搭建本杰士堆80处、昆虫旅馆6处,建设小微湿地35处,新建示范区、改造村头公园10处。

午后的连家营村蘑菇大棚里,刘大姐正忙着采摘赤松茸,菌盖紫红的菇蕾在腐叶土中层层叠叠。“以前林下杂草丛生,现在种上赤松茸,每亩产量4000斤左右,亩产值3万元左右!”她捧着刚摘下的蘑菇笑得合不拢嘴,“林场派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种植赤松茸,村里富余劳动力靠这个找到了工作。”沈家营镇今年计划将林下赤松茸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左右,预计年产值超过300万元。

在沈家营镇北老君堂村,利用林下空间打造的全市首个林长制实践区,推出“森林大课堂”研学项目,今年已实现带动百姓增收。“周末常有城里家庭来体验,孩子们在树林里认识植物、观察鸟类,家长们顺便买走村里的土鸡蛋和蘑菇。”北老君堂村村党支部负责人杨武刚说,“生态资源变成了看得见的收益,村民护林的积极性更高了。”

数据显示,沈家营镇林木绿化率连续3年提升,管绿护绿成效逐年向好,林地养护、林下经济带动村民直接就业113人、灵活就业50余人,通过与村集体合作,每年直接助力村集体增收45.7万元,辐射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增收50余万元。


作者:苏明 吴希纯责任编辑:胡萌萌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天格-中国高端实木地板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