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赣中峡江县的山林间生机盎然。昔日以种苗、木材输出为主的林地,如今通过“林+菌”“林+药”等复合经营模式焕发新生,在守护生态的同时,让林地资源变成经济收入,走出一条生态与效益双赢的新路子。
在峡江县林木良种场林下复合经营示范基地,175亩林地被划分为森林药材区与食用菌培育区,不同区域根据林地条件和作物特性科学布局,形成了互补共生的立体种植格局。在150亩林间空地,套种100亩山香圆和50亩岗梅,与上层林木形成错落有致的复合生态系统,另外25亩则培育玉木耳、虎乳灵芝、南方羊肚菌等特色菌类。
“我们与省林科院合作,筛选出适合本地林地的品种组合,既不影响林木生长,又能实现亩均效益倍增。”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食用菌类已见成效,2024年玉木耳年收益达80余万元,虎乳灵芝也带来了40万元收益。待山香圆和岗梅进入盛产期后,预计每年还能分别创造80万元、50万元产值。
西庄林下复合经营示范基地更是“复合经营、高效利用”的典范。这片林地610亩,新造油茶、樟树、湿地松,同时科学套种了杭白菊,并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基地精心挑选7月至9月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巧妙避开农忙时段,有效破解了劳动力紧缺难题。
“按照20厘米×30厘米的株行距栽种,每亩约有5500至6600株,我们已与药企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预计每亩产干花150公斤,亩产值可达0.84万元。”基地技术人员算了一笔账,仅此一项就能实现年近500万元产值,还能为村民提供季节性务工岗位200多个。
如今的峡江,林下经济正从单一的种养模式升级为“生态+产业+民生”融合发展体系。一个个复合经营示范基地如同散布山间的“绿色银行”,既存下了满山苍翠的生态资本,又产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持续擦亮“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峡江名片。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