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江南林间滴答作响。
浙江长兴苗木省级林业机械装备创新试验基地,一台苗木移植车正在林间缓缓前行,起吊臂稳稳托起一株胸径40厘米、重达3吨的银杏树,履带轻松地跨越沟渠与泥泞,一人一机便完成整个流程。在场的苗木种植大户感慨:“像这种地形,以前大型设备根本开不进来。”
这台集挖、吊、平、运、整于一体的机械,被当地苗农称为“苗木全能车”,被业内称为“四不像”。它既不像复杂的挖掘机和吊车,也不像简单的运输车和推土机,却在多种复杂作业场景中发挥出组合型效能,实现了一机多能、协同作业。
浙江省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立地条件复杂,长期制约林业作业的效率与安全。为破解这一难题,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依托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建设,会同高校、企业共同研发了多功能苗木移植机,为苗木产业开启林业机械化新时代打下基础。
多功能苗木移植机可轻松跨越沟渠和泥泞
过去,大规格苗木出圃需5至10人协力挖掘,并需要专业吊机吊运,阴雨天气更是无法起苗、吊运。如今,无论苗木规格大小、地形条件如何,即使在连续阴雨天,多功能苗木移植机也能实现高效出圃、精准移植。
浙江省林科院林业装备研发团队历时5年,突破丘陵山地苗木作业四大关键技术,打造出真正适应多地貌、多任务、多功能的作业平台。
一是高越障能力履带式伸缩底盘,具备自适应悬挂与液压协同平衡系统,能跨越1.5米沟壑、稳定爬坡30度,有效应对非平坦林地。二是吊挖双臂协同作业系统,采用双臂组合结构,吊臂可吊重5吨以上、起吊高度超4米,配合挖斗精准作业和短驳运输平台进行高效转运。三是辅助支撑重心自调节系统,通过两侧液压支撑机构与前后滚筒液压平衡机构,保障静态与动态作业安全平稳,适应不同土球直径和不同径级苗木的移植要求。四是全液压多模块操作系统,采用压力与流量分离控制技术,实现多动作协同作业,效率提升30%,油耗降低20%,克服了山地作业发力不稳、有气无力的难题。
同时,多功能苗木移植机搭载自主研发的多功能作业装置,具备125度的旋转角度和最大3.3米的伸展半径,可高效完成大苗土球挖掘、开沟、回填等全过程作业。配备360度旋转液压吊装系统和三节伸缩吊臂,最大吊重达5吨,起吊高度达4米,可吊装搬运土球直径达2米的大规格苗木,即使在斜坡或沟坎地形中也能行走自如。采用加长伸缩液压履带底盘和全液压平衡支撑系统,在高达45度坡面的复杂地形条件下,真正实现山地也能轻松吊苗。
林业装备研发团队技术负责人张建研究员介绍,据测算,该设备作业效率是人工的7倍以上,起挖成本可节省70%以上,特别对大规格苗木,节本增效更为明显。以年移栽3000株为例,每年可节省人工费用240万元,苗木成活率提升15%以上,实现了降本、提质、增效。
作为全国苗木主产区,浙江的景观苗木、园林苗木、生态修复苗木年需求量庞大,但长期面临劳动力紧缺、作业效率低、用工成本高、机械适应性差等问题。如今,随着多功能苗木移植机的应用,大规格苗木移植进入了机械时代。
“从能用到好用,我们要去打通苗木机械化‘最后一公里’。”团队青年科技骨干张文福博士说,未来,项目将围绕设备轻量化、小场地适配、标准作业模块化等方向持续迭代优化,打造更适合城市绿化、小型苗圃、丘陵造林场景的苗木作业智能一体机。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