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百合鳞茎比拳头还饱满,当初没白跟着干!”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漂安村百合种植基地,村民捧着刚采收的百合笑得开怀。这里曾是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如今靠着11.5亩百合试点田,不仅实现村集体收入翻倍,还带动130余名群众就近增收,让“空壳村”变成了产业振兴的活样板。
漂安村守着省道交通优势和优质种植坝区,过去却因缺产业、缺技术、缺思路陷入发展困境。为找到致富路,驻村工作队用两个月走遍全村144户,收集200多条产业建议,最终锁定“龙牙”百合种植。工作队上门协调土地流转、组织院坝协商,设计“村级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群众”模式,由合作社统筹管理,致富带头人以种苗入股,群众可投钱投工。从制种到施肥,队员们先跟着学技术,再手把手教村民,并多次赴湖南对接收购商,签下保底协议,给群众吃下定心丸。
如今,漂安村百合产业迎来丰收,销售额达6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翻倍,累计带动130余人务工,创收13万元,28户脱贫户平均每户增收4600余元。眼下,漂安村已新种107亩百合,将带动400余名群众就业。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