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报刊网信 > 报刊融媒 >

申遗成功!一茶一叶,是生活也是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08 08:16:46  来源:中国环境网

16703792329521209_400x266.jpg

安吉白茶茶园

 

16703792330121412_400x266.jpg

茁壮成长的茶苗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是中国人开门七件事之一,不言而喻,它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喝茶是生活,也是文化。


  日前从摩洛哥拉巴特传来喜讯:由浙江省牵头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制茶技艺”“相关习俗”释义


  中国茶历史源远流长,我国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我国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共涉及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包含哪些?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介绍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制茶师根据当地的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的色、香、味、形,满足着民众的多种需求。


  以家喻户晓的西湖龙井为例,其采摘和制作都十分精致细腻。全手工的采摘需要对时间的完美把控,正如龙井茶区的一句谚语:“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除了把握时间,茶叶的丰收,多多少少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一旦天气突然变热,嫩芽也会因为抽得太快变老,最终失去作为龙井茶的资格。


  但即使是这样苛刻的条件,茶农们却仍旧遵循着老祖宗“一茶一叶”的规矩,坚守着西湖龙井的品质传承。历经千辛万苦采摘后的嫩芽,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成茶礼”,借助茶农的巧手,经过摊放、青锅、成条、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九道工序,蜕变成了真正的西湖龙井。


  而相关茶俗指的是在长期对茶的饮用的基础上,各地形成的民间习俗。比如,金华市磐安县的庙会(赶茶场),盛行于磐安玉山一带,是一场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聚会,既是为了纪念茶神,也是为了会市活动,其特色就在一个“赶”字。庙会期间,玉山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的群众都不约而同“赶”到古茶场,邻近地区的商人也会到此设摊布点,现场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赶茶场共分春、秋两社,即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与十月十五。春社时,茶农会盛装打扮祭拜“茶神”,祈求茶叶丰收,茶场内还会举行挂灯笼、迎龙灯等民俗活动。等到秋社,茶农和百姓带着秋收的喜悦前来赶集,其间还有三十六行、叠罗汉、抬八仙、大花鼓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以及迎大旗、迎大凉伞等民俗活动。


  清代磐安人周显岱曾在《玉山竹枝词》中描写了这一盛会:“茶场山下春昼晴,茶场庙会春草生。游人杂还香成市,不住蓬蓬社鼓声。”由此可见当时万人空巷的景象。


为什么由浙江牵头申遗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作为中国新一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按照规定,每个国家每两年只能单独申报1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项目。文化和旅游部确定浙江省作为牵头申报省份,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联系相关14省份,负责申报文本、图片、视频和社区知情同意书等材料的制作。


  为什么由浙江牵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专家组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资深首席科学家鲁成银认为,浙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横向,看历史——汉代名士丹丘子的《神异记》中提到,浙江余姚四明山有大茶树,《临海县志》引抱朴子《茗园》的记载:“盖竹山有仙翁茶园,旧传葛玄植茗于此”、吴兴郡茗岭“课童艺茶”及乌程侯孙皓“以茶代酒”等茶事活动中,说明汉代,即距今2000年前浙江就有植茶和饮茶的历史记载。


  纵向,比资源——浙江茶树品种资源非常丰富,传统的群体种有鸠坑种、龙井种、乌牛早和香姑寮白毫等优良品种。


  空间,论产业——目前,浙江茶叶面积全国第六,茶产量第七,茶产值第三,茶出口量第一。


  毫无疑问,这个任务内容宏大、结构庞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对此,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骨干力量集中攻坚,夜以继日、全力以赴。


  期间,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合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及中国茶叶学会、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成立保护工作组,形成工作合力。


  在短短的4个月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人员撰写文本4万字,修改32次;梳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交的社区知情同意书216份,经6轮修改,定稿83份;拍摄并收集视频素材3957段(总容量2159G)、图片1828张;制作成10分钟申报片,选定10张申报图片;精准翻译两万多字的申报文本、3万多字的知情同意书、1万多字的辅助材料及视频解说词和图片说明,最终高质量完成申报工作。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3月31日,按期将申报件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叩开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人类非遗大门。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近些年,依托特色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各地茶产业在致富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完成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蜕变。


  作为湖州市乃至浙江省的茶产业支柱,安吉白茶从产业振兴、共同富裕方面发力,是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故事的生动缩影。目前,安吉全县白茶种植面积达20.06万亩,总产值超过32亿元,29万农民人均增收1.1万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以上。


  特殊的茶资源孕育了独特的茶文化。近年来,随着农旅、文旅融合加速推进,安吉大力发展茶产业,走出了一条壮大茶经济、丰富茶文化、打造茶旅游的特色发展路子。


  据安吉县文体旅游局局长罗福娣介绍,以安吉白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绿水青山 旅居安吉”非遗旅游线路成功入选省非遗旅游线路,安吉白茶代表性企业宋茗茶博园被认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溪龙乡以茶旅融合综合体建设为契机,以“白茶产业+文旅”为核心,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与此同时,产业融合催生“农家乐+乡宿+民宿、露营、漂流、乡村咖啡”等各种新生业态。今年截至目前,安吉县文旅融合共接待游客2386.8万人(次),同比上升1.4%,旅游总收入339.7亿元,同比上升3.9%。


  不止安吉,浙江百姓在茶香中缔造美好生活的案例比比皆是。淳安县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探索“茶+”一体化发展,鸠坑乡茶园面积达6000多亩,年产值5600多万元,茶产业从业人员超2000人;丽水庆元县荒野茶市场均价已达到每斤2000元。目前,拥有荒野茶生产经营主体17家,带动辐射1100多名茶农增收,亩均收益可达1.6万元。


  “申遗成功将有助于中国茶文化守正创新,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吉非遗中心主任高宇霞举例,此次安吉白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今后安吉白茶的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安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者:钱慧慧 高宇霞责任编辑:蔡晨霞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