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细思沙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发布时间:2020-05-13 17:54:21  来源:林草价值网链

adf98c6a354d6a11a7092e60c2b95d11.jpg


沙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对立统一


沙棘的生态效益是指沙棘依靠自身生态学特性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所起的改善作用,由此而引起的环境收益。主要的评价指标是涵养水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和净化大气效益。


1、沙棘的树种特性决定其生态效益


沙棘的树种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前者主要指沙棘的形态、解剖、生理和生长发育特性,包括沙棘的速生性、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固氮能力强等;后者主要指沙棘对环境的适应特性,包括耐干旱、耐瘠薄、改良土壤等特性。生物学特性是生态学特性的基础,突出的生态特性又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它的形态特征。沙棘叶片表面鳞毛能阻挡阳光直射,减少蒸腾和避免幼枝幼叶灼伤,决定了沙棘可以在次生裸地上作为R对策树种;沙棘枝叶茂密能缓解雨水撞击地表的速度、并能产生大量枯枝落叶,改良土壤,决定了沙棘作为水土保持树种;沙棘的根系发达,根蘖能力强决定了沙棘可以作为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树种。


2、沙棘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沙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对矛盾,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对立统一。沙棘资源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其生态效益。沙棘的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通过系统的观点来认识。资源建设过程可以分为苗木繁育、森林营造和森林抚育三个阶段。苗木繁育主要有嫩枝扦插、播种育苗、组培育苗等多种育苗方式;沙棘林的营造分为造林地选择和整地、沙棘品种选择、造林密度和配置、混交方式、造林方法等;沙棘林地抚育又可以细分为林地抚育、林木抚育。沙棘的经济效益的实现主要有沙棘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新产品的研发等环节。产业开发和销售环节是主要环节。沙棘的资源建设系统与产业开发系统又共同构成了更高层次的系统。以上所述的每个阶段每个层次又无限可分,我们只有充分认清每个阶段、每个层次之间以及同一层次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保证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其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即保证沙棘资源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使它的生态效益最大化,并为沙棘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进而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提供可能。


46e910fab174105d3b439124026e55c6.jpg


沙棘的生态效益的实现主要以沙棘的资源建设为依托,经济效益可以以产业发展状况来衡量。沙棘的资源建设与产业开发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极大的依赖于沙棘原料的持续稳定的供给;沙棘产业的健康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沙棘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提高沙棘的生态效益。相反的是沙棘资源建设滞后使沙棘企业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使企业因为缺少原料而倒闭、破产。如辽宁省建平县近3.9万hm2沙棘人工林大面积死亡,迫使许多相关的加工企业因为缺少原料而倒闭,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难以估计。反之,如果沙棘产业开发滞后,经济效益低下就会制约林农栽植沙棘的积极性,从而对沙棘的资源建设带来消极影响。沙棘资源作为联系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纽带在二者之间起到关键作用,使二者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沙棘资源作为生态效益实现的主体,同时又为沙棘产业提供原材料,促进沙棘产业的发展,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体现了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观点。


沙棘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论


列宁说过: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最可靠、最必须、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历了那些主要阶段,并根据他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


1、沙棘开发利用的背景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两大热点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局部的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山区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风沙肆虐。在辽宁西部地区人们长说“一年刮两次风,每次刮六各月。”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这些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对全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从那时起无数的绿色工作者在三北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困难立地环境改造与治理实践活动。伟大的劳动人民在环境治理的道路上曾经作过无数次的实践与大胆尝试,从早期的刺槐、山杏、杨树、榆树等乔木树种到紫穗槐、柽柳、沙柳、柠条等灌木树种,再到紫花苜蓿、沙打旺、红豆草等草本植物,这些物种有的不能适应极度贫瘠的生境,有的不能郁闭成林,有的病虫害严重,有的经济价值低,这些限制因素制约了这些树种的大面积推广,有的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是在人类认识困难立地植被重建规律过程中的必要尝试。规律的认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每否定一次我们就向客观规律走进一步。在无数次的实践后人们终于选择了沙棘——一种能在被称作“环境癌症”的砒砂岩地区生长的神奇植物,从此沙棘凭借它广泛的适应性和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登上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恢复与重建的舞台上来。至今,沙棘的栽植区遍及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在我国大部分生态脆弱区域都能见到其身影。


2、二者对立统一历程


人们对二者的认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渐进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生态效益的优先阶段


沙棘开发利用之初,主要是作为生态树种出现的。当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一些老少边穷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恶劣的生态环境限制了当地的农业发展,人们生活十分贫困。要解决当地的民生问题首先就要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于是沙棘以其突出的生态效益在众多的生态树种中脱颖而出。随着沙棘资源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沙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引种、育种、苗木繁育以及沙棘营林技术逐渐成熟,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沙棘的资源建设。近20年来平均每年营造人工人工沙棘林8万hm2,使原有的沙棘面积增加了一倍多,现在全国总面积达到200万hm2,这大大改善了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人们沙棘资源建设的实践过程并非一路坦途,其中也经历了很多挫折。如由于国家政策不稳、地方管理者管理不科学、林农重造轻管、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辽宁省建平县尽3.9万hm2沙棘人工林大面积死亡,在黑龙江的一些地区盲目发展一些大果沙棘,没有适地适树,造成一些沙棘林不能郁闭成林,产量低下,严重影响了林农的积极性,甚至出现了毁林还田的现象。这是我们在沙棘资源建设实践过程中没能遵循沙棘资源建设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而受到自然的惩罚,在经受这些失败的尝试后人们认识了这种客观规律并且用以指导沙棘资源建设实践,才取得了上述的一些成绩。


(2)经济效益优先阶段

  

在沙棘资源建设过程中,除了它的良好的生态效益外,人们逐渐认识到沙棘果、叶、皮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的物质,具有营养保健,增强人体体质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沙棘叶还是很好的饲料。从而导致了一大批沙棘产品开发企业的出现,据统计我国现有沙棘加工企业200多家,开发出沙棘食品、饮料、医药、保健、日化等300多种产品,年产值10亿多元,对山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起到很大作用。我国一些地区制定了通过加工生产产生经济效益,使水土流失地区的农民从沙棘开发中获得收益,从而调动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的沙棘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效果显著。但是我国沙棘开发企业走上的健康发展的道路也并非一路坦途。初期在国家政策的鼓舞下,一大批沙棘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企业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由于一些小企业缺少对市场的了解,资金不足、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等等原因没有打开市场,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倒闭了,这也印证了市场经济下适者生存的法则。生存下来的企业多是一些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如北京汇原、河北神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天骄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他们依仗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科研实力和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使企业走在国内外沙棘产品开发的先进行列之中,带动了沙棘的开发利用与发展。


(3)二者协调发展的认识阶段


随找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林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其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林、副产品。沙棘兼具生态和经济两大效益二者如何达到和谐统一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通过以往的生产实践,人们认识到过分强调生态建设或者夸大经济效益都会造成损失。单纯的强调生态效益,加大资源建设固然对生态效益有好处,但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林农的积极性,因为得不到经济利益而对沙棘失去信心。他们是沙棘资源建设的最基层的实践者和执行者,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上文中建平的事例就是很好的说明。即便是有的林农(退耕还林地区)可以从国家的林业生态工程中得到一定的补偿,由于补偿的效益和农耕效益的博奕中,农耕效益占得上风也会导致毁林还耕的发生。相反的,虽然我国的沙棘资源占世界的90%以上,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在这些资源中有的不能郁闭成林、有的雌雄比例失调、有的品种混杂果小刺多、有的病虫害严重,这些原因都制约了沙棘开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在建平的许多企业就因缺少资源而倒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采取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势必会对沙棘资源造成极坏影响。以上两种发展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沙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协调发展的途径才能使我们的沙棘开发利用事业走的更远。


总之我们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经历了“强调生态效益——重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统一”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我们掌握了这个规律对于我们认识我国沙棘开发利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规律并没有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关键是要指导生产实践,以下简单谈谈实现沙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途径。


二者协调发展的途径


1、加强理论研究


我国的沙棘开发利用事业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也经历了很多挫折。目前的一些科研工作主要涉及一些具体的生产实践、工艺实践等,理论研究基本还属于空白区。这对沙棘的开发利用是不利的。


通过各种具体的实践如苗木繁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产品研发和销售等生产实践活动,认识各个环节之间的外部联系,在进一步通过我们的分析、总结初步得出实现沙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规律。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然而我们的目的不止于此,而在于利用我们总结的规律来指导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检验我们总结的规律是否与客观规律相符合,不符合客观的地方加以改正。通过反复的实践与总结,深化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用以来指导我们的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实践一定能取得成功。这是唯物辨证论的认识论,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可见,加强理论研究,认清沙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本质联系是我们沙棘工作者以后科研工作中应该首先弄清楚的课题。前文已经指出实现沙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以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


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科研实践把每个无限可分小环节之间的联系弄清楚,再结合理论研究进一步弄清它与这一层次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而逐步把整个系统的结构、层次、内在联系认识清楚。在这过程中理论研究和具体科学实践的结合是关键。


2、协调好资源建设与产业开发的关系


沙棘资源建设与产业开发的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实践中的做法来看二者没有能很好的协调发展。沙棘资源建设和产业开发主体的不同一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沙棘的资源建设主要是结合政府的主要林业生态工程进行的(如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配套造林工程等),在建设过程中农户可以得到国家相应的补偿,收入的主体是农户,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更加注重眼前即得的利益。而产业开发的主体是林业企业,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增建工厂,忽视了资源建设,认为资源建设是林农的事情,只要有工厂原料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供给。于是矛盾产生了,两大体系被人为的割裂开来,一旦国家对林农的补助被切断或者减少都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对沙棘资源的抚育投入,进而影响沙棘的资源建设,于是就出现了上述建平县的例子。企业倒闭后会使林农的积极性进一步受挫,甚至出现“毁林还田”的事情。此种模式不可持续性。因此现代企业建立“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体重新联系起来,这是沙棘开发利用可持续的前提条件。


3、保证国家政策的稳定性,加强科研投入


俄罗斯是世界上沙棘开发利用较为发达的国家其资源建设与产业开发已经处于相对和谐的状况。俄罗斯的完善的森林保障体系也是其林业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科学的林业政策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我们也要逐步完善我们的林业政策体系,保证其持续性,打消林农对林业政策的担心,敢于投入,以维持他们对沙棘资源建设的信心;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的推出高新科技产品;增强品牌意识,加强沙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保证沙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责任编辑:朱子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