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林草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3000多万亩。近年来,文山州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打出强化高位推动、健全制度机制、深化部门协作、细化任务分解、强力跟踪督办等综合施策“组合拳”,系统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难题,实现“由制到治”“以绿生金”转变,突出“向新、向绿、向富”发展主题,全面激活林草资源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聚焦“钱库”
破解林农增收难题
文山州积极探索“企业牵引+村集体联动+林农共建”合作模式,为林农增收致富撑起坚实保障。
富宁县构建八角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合作社先向农户提供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严格执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三统一”标准,企业凭借专业优势,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同时签订收购协议,并负责加工生产,保障产销衔接。在这个过程中,明确收益分配比例,农户可获得85%收益,合作社留存15%。
在机制驱动下,224个八角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建成八角标准化示范基地1.84万亩,带动群众自主改造八角基地23.38万亩。如今,村集体合作社经济收入达496.8万元,1158户林农人均增收5518元,创造40个固定就业岗位、200个临时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多渠道充实“钱袋子”。
广南县推行油茶发展机制,由村集体组织农户统一流转基地,合作社采用“油茶+林药”方式规范化种植管理,合作社、林农、村集体按6:3:1分配收益。普弄村86户林农将2600亩油茶基地交由合作社统一经营,首年实现经济收益780万元,其中合作社468万元、农户234万元、村集体78万元。3年后,林下中药材采挖带来二次分配,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年收益分别提升至576万元、288万元、96万元。
长期以来,林农因“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而产出低质低效、增收困难,企业因“资金断裂、用地受限”陷入生产加工困境,村集体因“缺活力、缺动能”发展停滞。这两种模式的推行,有力破解了林农、企业、村集体的发展困境。
聚焦“粮库”
实现“藏粮于技”
以开发森林食物为核心,充分激活林冠层、林间层、地表层和地下层四维空间资源新动能,文山州借助科技力量实现“藏粮于技”,探索“藏粮于林”实践路径。
文山州着力构建多元化森林食物供给体系,以核桃、板栗、澳洲坚果为重点发展对象,在稳固保存面积基础上,通过实施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对现有核桃、板栗进行提质改造,注重选留本地良种基因,满足大众多元化食物需求。到2030年,预计坚果类经济林保存面积将超过20万亩。
积极推动“森林菜系”“森林蛋白”走向大众餐桌,以香椿、刺脑包、木姜子、芭蕉花等林菜类为重点,通过“以耕代抚”等方式,林菜面积扩大到8万多亩。积极探索以林畜、林蜂为主的林下生态产品供给,让更多森林食物从偏远乡村走进繁华都市,不断丰富市民“舌尖体验”。
大力推行“林药”共生融合发展,聚焦林下三七、砂仁、滇重楼、石斛等“十大云药”和草果、滇黄精等特色药材品种,采用“长套短、高套矮、乔套灌、落叶套常绿”种植方式,引导5家龙头企业建成林下三七种植及生态评估试验示范基地240亩。规划在5年内,将林下三七种植面积扩大至3.7万亩,砂仁、草果、滇黄精等种植面积超64万亩。
全方位立体式壮大“甜蜜产业”,稳定发展50万亩以橘、李、桃、芒为主的林果产业,稳步推动茶、咖、花等饮品开发,稳固实施根、叶、果啤酒等饮品研发。
开发森林食物极大地充实了云南高原粮库粮仓,推动传统“平面农业”向“立体生态”转型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可持续发展“文山方案”。
聚焦“碳库”
让空气质量更优
文山州大力实施森林质量提升、碳汇开发“两大行动”,不断扩容增量森林碳库,为提高空气质量、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动力。
依托全州18家国有林场、森工企业,精准推进森林质量提升。通过选取高固碳树种、优化林分结构、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针对性措施,推动森林质量提档升级。2023—2024年,文山州累计实施10万余亩森林质量提升(森林修复)工程,森林负氧离子含量显著增加。
西畴县香坪山国有林场实施系列提升工程,森林覆盖率达95%、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4.9万个,一跃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连续3年成功承办全国“CFMR”森林公路定向赛、山地自行车联赛等精品赛事,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从林业碳汇资源培育、开发、人才支撑等多维度,文山州林业部门与10家碳汇企业合作,大力扩绿增绿。
聚焦“水库”
源头保护取得成效
文山州位于珠江、红河两大水系上游,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生态使命。为做好水系上游保护工作,文山州从“植绿”“护绿”“扩绿”三方面入手,水系上游保护取得实效。
精心“植绿”,组织社会力量在江河湖库沿线两岸和临近区域面山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累计植树807.98万株。深入实施“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一人十树、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完成义务植树2400万株、“四旁”植树75.3万株、退化林修复26.53万亩。
细心“护绿”,通过林长牵引、部门协同联动,提档升级林草湿资源监管“六项机制”,建立“林长+警长+检察官+技术员+护林员”联动机制。3年来,州委州政府专题研究林长制工作62次、签发总林长令8道、解决林草资源管理重难点问题2016个,牢牢守护好天然林357.35万亩、公益林992.33万亩及古树名木3201株。
用心“扩绿”,针对土层浅薄、蓄水能力弱的石漠化脆弱区域,大力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实施滇东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昔日石漠荒山变绿洲,文山州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贵州黔西市:石头山种出果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