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融媒 > 地方传真 >

聚焦难点·增城合力攻坚林长制

——广东省增城区着力“两区带动”战略高起点争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1-07-10 14:01:02  来源:林草价值网链

1  增城区召开林长制动员大会  .jpg

增城区召开林长制动员大会

增城区与众不同,增城区一直在变。东邻惠州、深圳,西靠广州中心城区,南连东莞,毗邻港澳,增城因东汉增设县治得名“增城”,1616.47平方公里,下辖7镇284个村和6街58个居委会,拥有人口130万人,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位于全国综合实力和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前列。

增城提速快跑,建设日夜兼程。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广东,要求“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新的目标定位。增城区委书记张火青、区长赵国生带领全区人民群众将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与广东省、广州市的要求相结合,提出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区带动”战略,引领增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齐头并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城乡优质生活圈,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的生态增城。

精心管护增城青山绿水,夯基垒台增城美丽生态。近几年来,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志辉带领一班人和全区务林人,勇担广东省赋予的大湾区唯一林长制试点工作,以全面探索和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坚决守住增城区的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地见效。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春天里,我们走进增城,白水寨森林景色秀丽,荔湖水碧波荡漾,绿道上的市民闲情漫步,城乡公园的游人尽情享受生态福祉。2021年1月25日,赵国生区长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向增城人民说:开展林长制试点创建,人工造林面积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23%,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十三五”期间,共新建绿道91公里,建成生态景观林带22公里、碧道39公里,增江6.5公里省级碧道建成开放,建成小公园和小游园350个,202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83%。森林生态优化,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保持90%以上,2020年达标天数比例排名全市第一,“增城蓝”刷屏朋友圈。增城的试点经验被国家林草局宣传推广。

4  增城区在广东省林长制推进会上介绍做法  .jpg

增城区在广东省林长制推进会上介绍做法

上篇 创新体系治理 高起点探索架构基层林长制

如同每一条河流的河长,每一个湖泊的湖长一样,每一片森林,每一片草原也一定会有专属守护者。2019年6月,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新班子组建后,他们认为安徽、江西先行的林长制,是中国林业监管体制和领导机制的重大创新,一定会上升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高度,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成果新举措。局党组主动深入到试点省学习经验,报请区委、区政府试点建设林长制。区领导认同后,局党组请求广东省和广州市林业局赋予试点任务,经过两年的试点建设,他们从顶层设计入手,以保护发展森林生态资源为目标,以压实区镇村三级党政领导干部主体责任为核心,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以监督考核为手段,建构三级林长体制,使过去管林护林“凭经验”向规范化的林长制跨越,把上级指导的千条线拧成了基层落实的“一股绳”;聚焦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重点难点工作,实现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长效责任体系,使管林护林变过去的“听令行”到区、镇、村“自主干”,用好考核“指挥棒”,三级林长成为资源管护的“中坚派”;林长制作用的全面发挥,使曾经的管林人从“跑龙套”到“唱主角”,管林护林的人员有了“存在感”。

从“凭经验”到“林长制”,把千条线拧成“一股绳”

勇于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砥砺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是增城人民的前行目标。森林资源富集,自然生态优美,增城拥有绿道583公里、生态景观林带395公里、森林公园24个、生态公园30多个,曾获得一系列国家和省市森林生态建设荣誉。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对林业管理部门的调整改革,使基层单位的范围更广、类型更多,特别是“小机关带大林业”成为趋势,只有科学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生态林业建设才有新发展。

有的基层林业职工特别是乡镇村组干部对林业法规制度一知半解,抓工作“凭感觉、靠经验”,不断“补漏、填坑”,让基层务林人疲惫不堪;有的镇村领导习惯当“甩手掌柜”,遇到矛盾绕着走,把困难往上交给林业林场甚至乡村护林员,把任务向下推;有的上级当“全职保姆”,一竿子插到底,事无巨细地安排……

如何让基层林业管护的“一根针”捋顺上面的千条线,把千条线拧成一股绳,真正让林业抓基层与“基层抓管护”形成合力,是林业管理机关和地方党政部门共同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越是繁杂,越要抓住主线。坚持依法治林,才能纲举目张。2019年8月,广东省和广州市将大湾区唯一的林长制试点赋予增城区,希望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改善和绿色发展“双赢”。区委、区政府采纳林业和园林局意见,强化党委领导,明确目标责任,重视基层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构建了一个组织领导架构。区委书记张火青、区长赵国生亲自担任总林长,区委区政府领导担任乡镇和街道的副总林长,各镇(街)村(居)主要领导担任林长、分管领导担任副林长的三级组织领导体系。随即创新推出联席会议制度,将各镇(街)和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设为成员,并专门设立4人区级林长制办公室,形成了层次分明、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的组织架构。

一级有一级的职责,一级有一级的任务。区级林长制办公室围绕镇村林业建设和资源管护的工作内容区分,对国家和省市区下发的规范性文件,从各级政策法规中梳理总结“必做事项”,按照各自要求和分工形成一套工作法,涵盖基层林业园林工作的方方面面,为乡镇街道和村组开展森林资源建设管护工作提供“备忘录”,科学统筹,合并分类,大大减少了重复工作。

“以前指导林业工作凭经验、凭感觉,经常会出现忘记、拖延现象。等到事后再补,不仅会与其他工作冲突,而且指导基层的质效也得不到保证。”挂点荔城街道的副总林长、区委副书记丘岳峰体会颇深:“林长制的责任明确了,林长和基层的任务清楚了,下一步该做什么,就能更好地筹划工作,提高质效的同时,也减少了工作冲突带来的忙乱。”

从“听令行”到“自主干”,三级林长成为“中坚派”

林长制组织架构并不难,难的是因地制宜和作用发挥。增城区结合林长制的领导组织架构,集中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将林长制作为依法治国,林业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构建增城区和镇村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形成保护发展森林生态资源的强大合力,彰显强大的制度优势,释放出了良好的治理效能。

落实之要,不在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在于说到做到,抓有重点,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增城区实施的区、镇(街)、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里,共有林长及副林长1224人,其中区级总林长2名;区级副总林长13名;镇(街)级林长26名;镇(街)级副林长127名;村(居)级林长231名;村(居)级副林长825名。为使这支林长队伍形成工作能力,他们在“难落实处”下功夫用实劲,形成了林长制抓落实的闭合链条。

落实林长制,最根本的是要严格实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边界,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筑牢自然生态安全根基。增城区在最初推行林长制的时候,出现了一些行政管护的“畏难情绪”争论,生怕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因为监管不力“挨板子”。担任总林长的区委书记、区长对各级担任林长的干部说,河长制已经在全国全面推行,30多万名各级河长在岗履职,较好地维护了河湖的生命健康。我们借鉴河长制实施林长制,需要的是责任担当,我们不能仅仅把职责盯在山上的资源管护上,更要目光下移,把本镇街和村居范围内的道路、河湖、公园、单位院区、城乡庭院内的花草树木生态资源全部管理好。只要森林生态资源出问题,就由属地党委政府担责认罚。

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增城在落实林长制的工作中坚持涵养不懈抓定力的养成,引导各级用好林长制考核“指挥棒”,变过去“听令行”的镇村干部,从被动转入自觉担责管护“自主干”,依照林长职责分工成为真正的森林生态资源管护“中坚派”。东部增江街面积近70平方公里,辖2居11村,拥山带水,森林防火是重点。区委常委、增江街党工委书记、林长徐明曦,每到重要节点都率队到蕉石岭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开展林长制责任落实及森林防火工作暗访检查,并就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在徐明曦林长的影响下,各村级林长认真履职,经常暗访巡视,强化值班值守,使森林防火责任制得到落实,没有出现森林资源破坏行为。

从“跑龙套”到“唱主角”,护林员有了“存在感”

“无谋不行,无行不达”。在林长制的链条上,只要一节链条成为薄弱环节,整个链条就会受影响。增城在区和镇街两级林长的基层上,突出发挥231名村(居)级林长和825名副林长作用,并在林场和所属村居设立了203名林管员和265名护林员,登记造册,合力管护全区115.45万亩林地。增城区探索创新运作机制,实践推出“林河众采”志愿小程序,实现了巡林与巡河的联动结合运作机制。

基层管林员和护林员是打通森林资源管护“最后一公里”,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地见效的抓手。每走进一片静谧而秀美的山林边,都能看到一块引人注目的蓝绿相间林长制公示牌,上面写着林长、副林长、管林员、护林员的姓名、职责、监督电话和山场森林资源概况,他们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施动态监测,确保管护责任落地见效。

为了更好地落实林长制,充分发挥“一长两员”作用,区委书记、区长亲自审定方案、亲自检查督导、亲自组织会议、亲自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先后6次作出指示批示。分管领导尽心尽力抓落实,每月巡查1次、每季度参与1次主题活动。各镇(街)领导每10天巡查1次,村(居)领导每周巡查1次,护林员天天巡查。区林长办每月召开1次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林长例会,及时推动工作。适时召开区林长制联席会议,督促各职能部门主动履职尽责,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高效推进。区、镇领导的重视和帮助,使基层“一长两员”责权提升,从护林防火“跑龙套”,到资源管护“唱主角”,护林员有了守护光荣的“存在感”。

“既然当上了护林员,就必须当好这片森林的守护者”。今年清明节前后,黄色预警信号持续悬挂,瘦弱黝黑的黄亦球穿上迷彩服,戴上迷彩帽,带着护林工具和干粮,骑上摩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日日巡护着派潭镇佳松岭村的3000亩责任林区。我们在区林业和园林局“云巡护”平台上,清楚地查看到了他近两年来的巡林护林轨迹。黄亦球跑遍了这片林区的沟沟坎坎,对管护的山林面积、林木资源、地形地貌了如指掌,成为村里的“生态通”和山林里的“活地图”。

“人人都是林长制的制定者,也是林长制的落实者。基层‘一长两员’从‘跑龙套’到‘唱主角’,有了参与感、存在感,金点子也源源不断。”区林长制办公室副主任阮计昌说,他们发挥林长制的主体地位,通过管林护林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将好做法形成制度,充实到管理制度中,为林长制建设水平提高不断注入了新动力。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增城防治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分别为49.47万亩和7.71万亩,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省下达的防治工作指标4‰以下,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涉林案件同比下降24.32%,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有力地维护了增城林区社会稳定和森林资源安全。

增城区召开林长制试点工作调研会

增城区召开林长制试点工作调研会

中篇 锻造硬核系统 高质量做好绿水青山新文章

建立和完善林长制,是稳步推进“林长治”的基础。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增城,在试点建设林长制时发现,自身的体系治理能力与生态保护要求也有差异,甚至资源管理、产业经济和防火部门的数据统计都有“打架”现象。试点建设林长制,要从监管难点入手,反思自身主观问题,从创新工作机制和监管方法等方面谋出路。增城区从高科技研发硬核系统锻造入手,在全国首创“云巡护”森林监管巡护平台,立足区情配套创立一系列制度落地落实,深化推进资源管护生态修复和森防治理,高质量做好了绿水青山资源管护的新文章。

全国首创“云巡护”森林监管巡护平台

林长制是林业治理机制的变革,需要与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与治理技术创新相结合,重在提升群众参与度、政府服务性,全面调动各方共同参与林长制建设和林业体系现代化治理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森林监管巡护治理“活起来”“动起来”。增城在林长制建设之初,充分应用国家建设智慧林业特别是生态网络感知系统的政策要求,补上林业信息化工作的“短板”,使各级林长、管林员、护林员能够及时发现资源破坏问题,林业管理机关可自我动态监测评估生态状况。

加强和创新林业治理的林长制,科技支撑必不可少。区委、区政府倾力支持林业和园林局与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合作,在全国林草系统自主研发出首套综合信息系统——“云巡护”森林监管巡护平台。这一平台历时18个月,运用物联网感知、5G大数据、远程可视化等先进技术,以林地小班森林资源数据为底图,高度融合“粤政易”政务系统,整合联通历年各个信息孤立的业务子系统,研发了涵盖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生态修复、森林灾害防治、管护机制创新、依法治林管林等16个主要内容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一套数”“一体化”,达到了多功能、全天候、全覆盖的监管监测工作目标。

推进智能化治理,促进业务融合、服务融合,提高林业治理效能大有可为。增城区的“云巡护”平台包括系统平台、前端系统、后端系统、配套服务。系统平台立足林长制信息管理,设置林业生态保护、林业生态修复、天然林保护修复、森林灾害防控、森林管护管理、依法治林管理等系统功能模块;前端系统建有40个高空热成像监控点位、30台林区出入口警示、6套虫情测报灯、30套松材线虫病监测防治设备、10台单兵执法仪、2套人脸识别宣教设备、20个林园宣教灯杆、20套气象噪音显示屏。前端智能化感知设备先进,铺设调试简单,基础工作简化;后端系统设有指挥中心、信息安全等系统设施;配套服务中的传输设备、传输链路、维修保养都有明确责任与要求。科技赋能林长制,“云巡护”全程全时高效管理“大事情”,实现了基层森林资源的有效管护。

敢于突破,智慧守护。自2020年5月份上线至今,通过平台累计实现巡护9万多人次、19万公里、2.1万多小时,实现了巡护人员、巡护案件、巡护资源的有效联动、实时在线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增城研发的“林河众采”也已上线,广泛发动社会大众中的护林志愿者,通过小程序手机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拍摄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图片上报,实时反映森林资源动态,区林长办通过后台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反馈,实现森林资源社会监督,做到“发动全民,一起护林”。

立足区情配套创立一系列制度落地落实

林业的基础在基层,基层林长制作用在生态管护队伍是否坚强有力,乡镇林业工作站的建设是否得到强化,网格化覆盖管理是否全面。增城区在林长制建设中,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以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创新意识和钉钉子精神,立足区情配套创立了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增城试点从2019年初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2020年全面推进、积厚成势,2021年对照党中央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和国家林草局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解决落实中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实现了由初期自我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两年来,增城区相继制定完善了35项配套方案制度。直接推进林长制工作落实的8项:《林长制试点工作方案》管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信息公开制度》使信息共享的,《督查制度》指导工作督办,运用《考核制度》验收成效,以《投诉举报办理制度》接受社会监督,靠《执纪问责制度》问效追责,确保《河长、林长联动机制》使资源共用共享;相继出台了《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公益林分区域差异化补偿制度》、《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制度》、《森林、自然保护地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天然林行政首长负责制度》等10项林业园林业务规章制度;并制定出了《绿化广东大行动暨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实施方案》、《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建设方案》、《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方案》、《天然林保护方案》、《林业园林普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等17项各种类型的专项方案和计划。

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抓住问题干,是增城试点建设林长制抓落实、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两年实践表明,实施林长制的问题无处不在,能看破,敢点破,会攻破,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加强调研提高“眼力”,把问题看破,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具有敢于试验的勇气,把问题点破,不断地修正制度和办法措施;咬住不放见底见效,把问题攻破,啃下了林长制试点改革的“硬骨头”,打赢了一场“持久战”。增城区的试点经验相继被国家林草局和广东省推广,周边省份和广东省内的林业部门纷纷学习考察,增城区耐心细致、毫无保留地一一接待介绍,希望兄弟单位少走弯路,谋求更大实效。惠州市林业局副局长雷名武率区县林业局组团学习评价:增城打破陈规、不拘套路,走出了安于现状的路径依赖,所有措施制度之所以能够落实落地,是因为他们尊重人民群众在林长制试点改革中的首创精神,在构建基层林业新发展格局的改革征程上勇于探路,率先突破、率先成势。

深化推进资源管护生态修复和森防治理

试点建设林长制,是一场硬仗、是一场难仗、是一场苦仗。林长制不是山林表面上的好看,而是当地林业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全面提升,是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的筑牢。增城区发挥三级林长和“两员”作用,林长不当甩手掌柜,不只发号施令,团结“两员”和全区群众管事、担事、做事,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深入推进林业生态修复工程,稳步实施天然林地保护修复,预防治理森林灾害成效明显。

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敢挑敢担。2020年,增城区依法限额规范审批采伐林木蓄积量105392.05立方米、占用林地204.2238公顷,在伐控、用限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坚守住了生态保护红线,全区林地面积115.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23%、森林蓄积量达480万立方米。申报11626.8亩生态公益林林地、572001.75亩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6490万元、流转地租291万元、商品林补贴95.87万元;高质量完成3宗违建别墅摸查整治。

在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方面多挑多担。2020年,组织开展“为增城添绿、为‘抗疫’助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系列活动,种植树木39.6万株。完成2.57万亩的碳汇造林抚育,森林植被碳汇量达233.03万吨;建成“七纵四横”共11条、395公里主干道景观林带;升级总长583公里,具自驾、骑行、徒步于一体,贯穿24个城乡驿站和旅游景点的绿道;实施244条行政村绿化美化,主动纳管350个小公园、小游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2.89平方米;推行城区屋顶、边坡、景墙立体绿化工程,建成26800平方米的示范点;成功创建4个森林小镇。100%整改完成2019年49宗国家、省市森林督查违法使用林地图斑。森林、湿地修复和采石场、破损山体、灾毁林地等复绿完成117宗、总面积238.9亩。

在天然林地保护修复方面善挑善担。完成297323.55亩天然林核定落界调查报告,按要求制定《天然林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制》,研究探索《天然林资源损害责任追究制》。区财政每年补助2000万元生态公益林暨天然林保护经费。2013年即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天然林无退化现象,林相适宜、长势良好。组织编制《天然林保护实施方案》,明确全区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范围、目标和举措。

在森林灾害预防治理方面共挑共担。结合林长制,成立了森林防火中心,全面落实常态化防治,强化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层层压实森林防火责任;完善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建设,新建消防蓄水池40个、瞭望塔4个,购置无人机4台、高压水泵等消防设备100余台(件);加强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为零,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逐年下降。

各地到我区参观调研林长制工作

各地到我区参观调研林长制工作

下篇 打通两山路径 高效能建设现代化生态之城

守护绿水青山,夯实发展之基。增城区意识到,过去重视生态林业建设,只是做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上篇文章,林长制的试点建设和全新探索,才是真正打通“两山”路径,做好增城发展的“下篇文章”。区委政府坚持把林长制建设的引领作用,与“两区带动”战略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向绿色要效益、向生态要发展,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工业、林业产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优势。两年试点证明,新时代的增城区走出了一条以内生发展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巩固和保护了生态修复的环境成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当地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高效能地建设出了一座奥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化生态之城。

振兴生态工业,做强“两区带动”战略

强化国家级平台引领赋能的增城,以“两区带动”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近两年来,增城区结合林长制建设,自觉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生态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了全民植绿护绿的意识,区委区政府每次启动涉林重大项目,首先考虑森林资源保护红线,尽可能不占或少占用林地林木。全民植绿护绿活动持续火热,参与植树造林40多万人次、尽责率达96%。开展70多次“万人巡林”志愿者活动,参与人数过万。

探索林长制,打通“两山”路。站在新起点上的增城,自觉将林长制的先进管理和治理方式方法,引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上,引入融要素、促改革、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中,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

科创园里看转型。区、镇两级受林长制影响和作用,加快开发区“一区多园”发展,重点推进仙村、中新、宁西等分园区建设,持续引进优质品牌项目,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等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出了广州先进制造业基地。

城乡融合看变化。增城区把林长制做法与城乡人口、产业、要素、设施相融合,重点推动“点状供地”、农村集体留用地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创作工作,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打造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答卷。放眼增城发展,南部以增城开发区核心区为引领,整合广州东部交通枢纽板块和沿江经济区板块联动,打造广深都市圈智造新区;西部规划建设大湾区科教新区,整合广州科教城、中新科技园、广州国际物流产业枢纽等功能板块,建设大湾区创新型生态宜居产业科教融合新城;中部以荔湖新城为核心,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

振兴生态工业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增城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10亿元(不含广本),固定资产投资184亿元,签约项目135个,引进25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配套项目,先进制造业强区已然显现。

提升林业经济,做大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流水潺潺涓涓,山花藤牵蔓绕……仲春时节,步入增城镇村,满眼皆是绿色。“依托好山好水,我们培育了不少精品荔枝,亩产效益过万元。”在仙村镇基岗村,林长陈浩潮告诉我们,因为留恋家乡的绿水青山,他留在村里发展,被村民选举为村长,带领村民发展特色林果实现致富。增城区创新“产业林长”机制,使他和产业林农吃下了一枚“定心丸”。

增城林长制不是为了森林生态资源管护而“硬看强守”,目的在于推进生态资源科学利用。区林业园林局与区农业农村、文广旅体、各镇街联合,共同推进林业产业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合理发展林果、种苗花卉等林业产业和林业经济,实现了森林等生态资源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增城区在全国首创“产业林长”,规定将经营林地超过50亩的承包者自然任命为“产业林长”,既充分发挥他们在林业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带动经营户发展经济,又利用他们丰富的管理经验,强化管理责任和经济成效。仅派潭镇就设立了99名产业林长,涉及经济林7.3万亩,占全镇经济林面积70%。同时,创新抛荒地利用模式,由责任区林长牵头摸排整治抛荒地,开发利用127宗4042.03亩抛荒地,整治率100%,全面盘活了林地资源。

鼓励林业企业主和林果大户担任“产业林长”,帮扶林农自主经营,提高集约经营水平,使绿色富民的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近两年来,增城区林业园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林业经济、林下经济、林产品深加工等蓬勃发展,林业产值同比年增超过10%。增城荔枝成为“中国优势农产品”、“全国绿色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面积20多万亩、品达70多种、产量超过10万余吨,龙眼、杨桃、柿子、棯子、火龙果、番石榴等林果产品产量质量稳定增长。2019年,增城被评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共享生态福祉,做优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区

激活山水生态资源的林长制,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的增长点,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区委、区政府目标明确:北部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片区为核心,融合发展智慧康养、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广州都市圈文旅融合新地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林长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城人民深知,试点建设林长制,就是要使山水资源增值,有效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品质,共同绿美生态家园。近两年来,以白水寨景区为依托,形成全域旅游示范区,造就了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体验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累计接待森林游人群6000多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超过220亿元。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消费需求,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生态民宿等业态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吸引周边发达城市人口到增城生态消费。生态摄影比赛、番石榴采摘节、荔枝文化节等生态节庆活动,使增城的优质林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依托荔湖新城、增江碧道等景观,打造生态旅游“网红点”、发展森林康养“新经济”。新建的派潭香江森林康养基地被评为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单位,广州水润山森林康养基地被广东省定为2020年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才能持续收获“金山银山”。试点建设林长制是增城“两区带动”战略下的大文章。他们全面总结经验,科学对接国家和省市推行林长制“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总要求,继续推进,久久为功。我们坚信: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境界迈进,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增城区,必定会高质量地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舞台中央。

作者:艾前进 马云飞 武畅责任编辑:林草椅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