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营盘圩乡的万鸟岭,当日暮西沉,薄雾缭绕山间,为监测而设的柔和灯光次第亮起。不久,成群的候鸟如约而至,“呱、呱、呱……”的鸣叫声由远及近,在夜空中汇成交响,划出一道道灵动的生命轨迹。每年白露至寒露期间,数百万计的候鸟经此南北迁徙,万鸟云集,鼓噪山林,蔚为壮观。

科学探秘:揭开千年鸟道的面纱
千百年来,候鸟为何集中途经此地始终是个谜。转机发生在2002年9月,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组织中外鸟类专家齐聚遂川,开展首期鸟类环志工作,并设立了“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江西遂川营盘圩鸟类环志站”,系统性破解千年鸟道之谜的科研工作就此启航。
鸟类环志通过给鸟类佩戴标志环,监测其移动路线、生命周期等关键信息。20余载寒来暑往,营盘圩环志站已累计环志鸟类210种、超过4万只,其环志鸟种数约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14.3%。保护区环志候鸟种数连续8年保持增长,还发现了江西鸟类分布新记录——白尾蓝地鸲。依托候鸟密集的优势,该站成为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的关键节点之一,累计采集候鸟标本9000余份。
研究确认,遂川是途经我国中部地区鸟类迁徙的必经“隘口”,是连接西伯利亚、蒙古草原和我国东北、华北的候鸟栖息地,通往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越冬地的关键枢纽。这条通道被专家正式认定为我国中部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即遂川候鸟迁徙通道,俗称千年鸟道。
千年鸟道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北有罗霄山脉主峰南风面,南有诸广山系齐云山,西南有八面山,三座高山耸峙间形成了长约50公里、东西贯通的凹形峡谷通道,为迁徙候鸟提供了天然导航坐标。该区域山高林密,植被茂盛,湿地生态系统交错分布,人烟稀少,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水源和安全的休憩场所。
倾力守护:从“打鸟高手”到“护鸟先锋”
在科学奥秘被揭示前,营盘圩、高坪等地曾存在秋季捕鸟习俗。曾宪财,营盘圩乡桐古村村民,如今是环志站的志愿护鸟队员。而此前,他与父亲曾昭明都是当地有名的“打鸟高手”。2002年的中日鸟类环志研讨会改变了曾昭明的命运。专家讲解和濒危鸟类图片深深震撼了他。次日,他毅然上交所有捕鸟工具,申请加入环志站,成为一名护鸟志愿者。至2023年,年事已高的曾昭明将护鸟接力棒交到儿子手中。正在上大学的孙子也利用假期投身巡山护鸟。曾家祖孙三代从打鸟到护鸟的转变,成为生态保护意识觉醒与传承的生动缩影。
当地政府多措并举,系统性保护这条“生命通道”。2015年,遂川县将千年鸟道核心区——营盘圩候鸟迁徙最集中的隘口区域,整体划入南风面自然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2017年,南风面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20年成立专门的保护区管理局,设立了集区域生态保护、候鸟保护、鸟类环志、疫源疫病监测功能于一体的营盘圩保护管理站,鸟道保护工作拥有了长期、稳定、有力的机构与人员保障。
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每年候鸟迁徙季节,林业部门和乡镇干部深入圩场、学校,普及候鸟迁徙知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护鸟行动。同时,将鸟类保护工作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县、乡、村、网格四级管护责任。
跨区域协作机制不断创新。遂川县主动与毗邻的湖南省桂东县、炎陵县携手,建立跨省护鸟协作机制,在省界交界处设立护鸟工作站,保护区与乡村联合驻守巡逻,构建坚实的省际联防网络。
科技赋能提升保护效能。江西南风面保护区和县林业局大力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累计投入近500万元,在重点区域布设红外相机200余台、监控摄像头63个,配备无人机20余台,实现常态化巡护与远程实时监控结合。创新推行“林长+警长+护鸟员”联动机制,组建了23支执法机动护鸟队和乡村专职护鸟队,对候鸟密集飞越的高岗隘口、交通要道严密监控。近3年来,成功实现了珍稀鸟类零盗猎的目标。
多方共治:筑起跨省联动的“红色联盟”
为强化千年鸟道的法治保障,江西省林业局和当地政府相继设立了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赣湘两省护鸟工作站、护鸟爱鸟警务室、千年鸟道司法保护基地、环境资源审判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基地和千年鸟道巡回审判点,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保护网络。
2020年,一个更具影响力的跨省协作护鸟组织——赣湘护鸟红色联盟应运而生。该联盟由江西遂川县,湖南桂东县、炎陵县三县人民政府,以及江西南风面、井冈山,湖南桃源洞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关键隘口所在的三个乡镇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护。这一创新机制已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推广清单,成为省际边界地区生态协同保护的“遂川样板”。
政府层面加强协作,民间联合也日益紧密。今年9月,赣湘边候鸟保护志愿巡护联防联动联保协议签订仪式在遂川县营盘圩乡举行。两省三市七县的志愿者组织共同签署协议,推动建立常态化联防联动机制,强化联合巡护,提升公众护鸟意识。
今年9月初,国家林草局等17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保护鸟类专项行动,并对途经我国的4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进行重点监测巡护。江西遂川千年鸟道作为关键节点,其监测保护工作的区位重要性愈发凸显。
同时,江西省林业局在遂川县向中部鸟道沿线十省发出倡议,呼吁协作护鸟、共同护航。随后,2025年中部候鸟迁徙通道(千年鸟道)暨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鸟类迁徙监测与迁飞通道保护研讨活动成功举办,十省区林业部门共同发布了候鸟保护联合倡议书。
这些务实举措标志着千年鸟道的保护工作正一路高歌猛进。
点绿成“金”:鸟道变身“黄金通道”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观鸟经济在遂川悄然兴起并蓬勃发展。当地依托千年鸟道独特生态资源,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遂川县投入资金建成观鸟平台15处、鸟类宣传长廊200余米,创新开展“林长+护航候鸟”、爱鸟周等主题活动。南风面保护区管理局在万鸟岭建设了鸟道科普馆、科研网场、爱鸟小径、鸟类环志观摩区,成为自然教育和观鸟探索的热门目的地,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到此休闲打卡、观鸟赏游。
“观鸟产业的发展,要让老百姓切实受益。”遂川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遂川县积极将候鸟文化与富民产业结合,引导农户种植黄桃、猕猴桃等经济作物2.1万亩,培育林业合作社12家。观鸟经济有效带动了相关林下经济产业,年营业收入已突破3000万元。
观鸟热潮也催生了民宿产业。营盘圩乡小夏村党支部书记邱诗雄和妻子黄菊兰,看到观鸟游客日益增多,于2023年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候鸟多的季节,客人络绎不绝。以前光靠种黄桃、茶叶,一年收入大概两三万元。现在开了民宿,年收入能增加5万多元。”黄菊兰介绍。
在遂川,借助观鸟经济实现增收的村民不胜枚举。村民刘晓丽将老宅改造为“候鸟主题民宿”,客房内悬挂着儿子绘制的候鸟插画,窗台摆放着竹编小鸟摆件。“去年夏天,一群上海游客连续住了半个月,临走时还购买了不少我们本地的高山茶叶。”刘晓丽说。
为深入推进观鸟经济,遂川县注重资源整合,将山上鸟道观测与山下罗霄山大裂谷、汤湖温泉、桃源梯田等知名景区串点成线,形成“观鸟—科普—旅游休闲”一体化模式。
目前,当地已发展农家乐、民宿200余家,为游客提供观鸟赏景、休闲住宿、田园采摘、生态科普等全链条服务。据统计,当地食宿接待量同比增长达40%,带动周边林农户年均增收约3万元,实现了“观鸟一次、消费一串、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观鸟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遂川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