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融媒 > 产业新闻 >

打造中国乃至全球湿地保护湖北样板

发布时间:2023-01-13 08:57:0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天一生水。上善若水。


陆地之上,水行之处,谓之湿地。


纵贯历史,水自然流淌,温婉细腻地描绘出一幅幅诗意画卷,从《易经》《诗经》《道德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与湿地有约,全球瞩目。2022年11月5—13日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为当前及未来的全球湿地保护修复指引方向,提出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中国主张。


大美湿地的诗与远方,让我们一起回眸与展望。


QQ截图20230113090629.jpg

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湿地面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地球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湿地,是地球之肾。


《湿地公约》,全称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于伊朗海滨城市拉姆萨尔签署,现有172个缔约方。中国政府于1992年正式加入《湿地公约》。


2022年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这次大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履约30年来,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截至目前,中国湿地面积达到8.45亿亩,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中国是全球唯一的三次完成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国家。全国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家湿地公园901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目前,全世界针对湿地保护专门立法的国家,只有中国和韩国。


中国出台《湿地保护法》,把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


全世界目前认证有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国占据13席,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武汉是全球唯一人口超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是中国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解答如何“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自然命题,大江大湖大武汉以自然生态的灵秀画卷作答。


QQ截图20230113090800.jpg

湖北省武汉市获得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湖北是长江干流流经最长的省份


巴山楚水。湖北,从古云梦泽上崛起。


湖北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昌友介绍,湖北是生态大省、湿地大省,拥有全国最大的江河湖库复合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湿地面积2620.35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4%。


湿地大省,大美湿地,温润如玉,诗情画意。


湿地面积广阔,类型多样。既有长江、汉江、清江等河流湿地,又有洪湖、梁子湖、长湖等湖泊湿地;既有三峡、丹江口等人工库塘湿地,又有神农架大九湖、咸丰二仙岩等天然沼泽湿地。


生态功能突出,地位独特。湖北是长江干流流经最长的省份,是三峡水库坝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现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8处、国家湿地公园66处,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二位、第一位、第三位。


鄂西武陵山区是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神农架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物种基因库,大别山、幕阜山是中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经济价值巨大,作用凸显。千湖之省的众多河湖库塘,不仅为长江、汉江调蓄分洪,更为人们提供了众多的水产品,也为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湖北,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湖北淡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0多年居中国第一,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250亿公斤以上。依托丰富的湿地资源建立的各类风景区、度假区,有效推动湖北旅游和地方经济发展。


全省湿地储碳量约3.5亿吨,湿地在服务“双碳”目标方面功能强大、潜力巨大、作用凸显。


湿地物种丰富,持续恢复。湖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湿地动植物资源富集,分布有白头鹤、麋鹿、江豚、野菱等73种中国珍稀濒危物种。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从最初引进的64头繁衍壮大至2500余头,全部实现自然繁衍。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保护区之一,地处长江荆江段的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长江江豚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地,成为世界淡水鲸类迁地保护唯一成功范例。


2021年4月普查数据显示,该保护区江豚迁地种群为101头,占全国迁地种群总数的2/3。2015年至今,保护区还向省内外江豚保护场所输出江豚24头。


2022年与2020年冬季水鸟同步调查比较结果显示,全省108个调查地点水鸟种类由85种增至92种,种群数量由65.1万只增至77.7万只。


一言以蔽之,湖北湿地助推长江大保护,维护流域安全、生态和粮食安全,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QQ截图20230113090924.jpg

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林业局局长王昌友介绍湿地保护成果。


谱写中国湿地保护的湖北新篇章


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湖北省林业局将采取多方举措,坚决扛牢湿地保护的责任,全力以赴推进长江大保护,维护好流域生态安全,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湖北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的视频致辞精神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全省林业系统将牢记林业人的职责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统筹湿地保护和各项林业工作,奋力推动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高起点谋划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发展,打造湿地保护“湖北样板”。湖北将以这次大会成功举办为契机,谋划开展湿地保护修复“五大工程”“十大行动”,创建更多国际湿地城市和国际、国家重要湿地。加快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和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强化湿地生态修复,提高湿地保护修复科学化水平,加强湿地保护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力争“十四五”期间,修复退化湿地30万亩,到“十四五”末期,全省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着力打造中国乃至全球湿地保护“湖北样板”。


科学推进湿地永续利用,让更多优质自然生态产品惠及民众。湖北将充分发挥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蓄水防洪、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力争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稳定在二类,重要水源地水质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保护,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湿地固碳储碳功能,加快构建湿地碳汇计量、监测和价值实现机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充分发挥湿地科普教育和生态游憩功能,到“十四五”末期,新增10个国家级及以上重要湿地,打造20个湿地科普馆样板,打造50个小微湿地示范,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获得感,让大美湿地更好造福人民,助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以生态优先促进发展提质,切实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湖北将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湖北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调推进,高水平推进“三高地、两基地”建设,以产业发展推进生态保护,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相互促进。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把湿地保护修复深度融入“荆楚安澜”现代水网体系治理,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坚决守住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生态安全底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湿地修复与保护已站在新的起点,道法自然,任重道远!


非凡十年 绿满荆楚展画卷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物种基因库”等美誉,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生态屏障,担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使命。


湖北省林业局始终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强化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深化林业各项改革,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广袤的荆楚大地上绘出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林业力量。


QQ截图20230113091102.jpg

崇阳青山国家湿地公园


砥砺奋进,一张“绿”图绘到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部署开展绿满荆楚、精准灭荒、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等工程,扎实推进国土绿化。


实施绿满荆楚行动。2014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的决定》,召开省、市、县动员会,部署实施荒山造林、乡村绿化、生态景观林带等七大工程。2015—2017年,全省完成造林997.2万亩,达到三年计划的117%,省内大面积宜林荒山基本完成绿化。


实施精准灭荒工程。针对剩余宜林荒山荒坡,2018年,省政府印发《湖北省精准灭荒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推进精准灭荒攻坚。到2020年,全省共完成灭荒造林209.12万亩,占三年计划的100.5%,绿满荆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拓展。


实施长江两岸造林绿化行动。2018年,省政府印发《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方案》,推进长江干流岸线复绿和改造提升。到2020年底,全省共完成长江两岸造林84.2万亩,占三年计划的112.6%,长江两岸连续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初步建成。


部署开展绿化五年攻坚行动(2021—2025年)。全省加快建设长江、汉江、清江生态廊道,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720.8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91.97万亩、封山育林和退化林修复428.9万亩。森林城市、森林城镇、绿色(森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近10年来,湖北省坚持一张“绿”图绘到底,累计完成人工造林近2000万亩,义务植树近9亿株,建成国家森林城市11个、省级森林城市36个,森林城镇214个,绿色(森林)乡村6145个,全省森林覆盖率由39.37%提高到42%。


践行“两山”理念,林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湖北省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绿色生态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扩大产业基地,夯实产业根基。依托造林绿化工程,加快发展以油茶、核桃、板栗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和以林药、林菌、林果、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全省林特产业基地稳步扩展,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800万亩,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超过2300万亩。


强化龙头引领,打造精品名牌。湖北省林业局列支产业专项资金,利用贷款贴息政策,扶持一批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单打冠军”。目前,全省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等经营主体总数达1.85万个,其中国家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分别为25家、464家。


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富民效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林业部门推动下,赏花经济、湿地经济、森林旅游康养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一大批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目前,全省共有110家单位成为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以森林康养及关联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各类经济组织总数500多家。


推进试点建设,打造示范样板。省林业局通过竞争性遴选,确定首批14个县(市)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县建设。目前,各试点围绕各自优势培育产业、探索模式、创新机制,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争当“生态美、产业优、机制活、百姓富”的排头兵。


近几年,全省林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保康、兴山的核桃,五峰、英山的茶叶,通城、阳新的油茶,罗田、大悟的板栗,黄冈、恩施的森林旅游康养……百花争艳。


绿水青山硕果累累。2021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4558.2亿元。


夯实党建根基,引领林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林业局始终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落实湖北省委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提升管党治党水平,为加强党对林业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标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确保落地见效。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支部建设为基础,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力量,强化支部书记职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促业务,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筑牢林业事业改革发展之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订《省林业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行动举措》,为基层减负减压;加强清廉机关建设,开展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2022年,制定《省林业局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施方案》,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7次、集中研学13次。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企业解难纾困、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蔡晨霞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