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融媒 > 生态文明 >

昔日荒沙地 如今瓜果香

发布时间:2020-06-30 10:47:38  来源:林草价值网链

1593485522122905.jpg

 

“沙苑行,风不停,黄沙漫天过不成。走一步,退两步,沙进人退路难行。”这是沙苑曾经的真实写照。


  在大荔县黄、渭、洛三河交汇处分布着85万亩风沙化土地,当地人称之为沙苑。沙苑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2.7%,是我国内陆平原最大的沙漠沙丘地带。


  “每年春天,沙苑有近40天的大风,走在路上一说话,满嘴都是沙子。就连吃饭的时候,碗里都有沙子,咬的时候牙齿咯吱咯吱响。我们经常会开玩笑说3年能吃掉一个大沙梁。”6月23日,沙苑林场白马管护站护林员刘新平回忆起沙苑以前的情景。


  林场工作人员贾成武想起以前的沙苑,直摇头,“家里就算把窗户关了,桌子上不一会儿就会落上一层沙子。睡觉门关了,晚上刮大风,第二天门口的沙子堆了一堆,门都推不开。”


  恶劣的生态环境,使沙苑成为地广人稀的贫瘠之地。


  沙苑属于沉积沙区,沙质粗糙,富含土壤,加之光热水资源丰富,所以大荔在治沙时坚持治用结合。对于沙梁起伏小、易改造的区域,先推平沙丘,然后改良土壤,再逐步改造成农田;对于高度差相对大的沙丘,便封沙育林。


  不管是哪种方法,在沙地里行走、种树,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早上起来背上军用水壶和干粮,一去就是一天,有时候几天回不来,就在路过村子的农户家借宿。遇到沙坡梁迎风上去,走一步能退两步,十分艰难。”刘新平介绍。


  沙地适合种哪种植物,需要实践摸索。2013年大荔县将1500亩沙地作为防沙治沙试点,试种杨树、柏树、樟子松、刺槐等20余种植被。如今植物茂密,郁郁葱葱。


  在苏村镇沙南村,道路两边是今年刚栽下的樟子松,它们笔直挺立,像一个个守护沙苑的生态卫士。


  “现在刮起风,再也看不到黄沙了。林草间躲藏的动物也越来越多了,巡护的时候经常能遇到野鸡、野兔等。”刘新平说。


  通过大力开展植被恢复和防沙治沙工作,沙苑地区林地面积由解放初的不足2万亩跃升到23.5万亩,林木覆盖率由0.5%增长到43%。


  在生态环境持续变好的同时,产业也在迅速发展。“从8克到12克,分为4个级别,按大小将这些冬枣分类包装,每天能赚150元左右,这个月我干20天了。”羌白镇八鱼村村民尚小丽一边将冬枣一个个装进包装盒,一边向记者介绍。


  她打工的地方是大荔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张全喜说:“合作社流转258户村民的土地,发展3000余亩冬枣种植,采摘季一天光包装就用工近200人。”


为了使合作社冬枣品质得到提升,张全喜会定期请土专家为村民讲课,组织他们参加技术培训。2019年合作社收入3000万元。


  “今年我和以色列企业合作,购置了最先进的冬枣分拣设备。有了它就可以将冬枣按品质,而不仅仅是根据大小进行分类,这样一来就可以分拣出高端冬枣,卖出更好的价钱。”张全喜介绍。


  沙苑地区大力推广防护与经济一体化的立体种植模式。如今,沙苑地区冬枣等达到23万亩;桃、杏、李等特色时令水果6万亩;黄花菜5万余亩,总产量1000万公斤,产值超过2亿元,大荔成为西北地区黄花菜第一生产大县。


  沙苑花生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年总产5000万公斤以上,占陕西省花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5%以上;肉羊存栏15万头,年出栏育肥羊10万头,鸭子存栏40万只……


  不仅是简单的种植和养殖,沙苑人还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致富路。在大荔新茂天地源生态养殖家庭农场的农产品展销厅里,珍珠鸡蛋、鸡毛掸子、鸡毛毽子等产品琳琅满目。官池镇王马村的苗宝文和李亲丽夫妇,2013年返乡创办该农场,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在180亩自由散养养殖园区,几内亚珍珠鸡存栏3万多只,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珍珠鸡繁育基地;71个瓜果蔬菜大棚,种植冬枣、桃等。


  2016年以来,苗宝文投资百万余元硬化入场道路、新建农家乐餐饮中心和住宿中心等。


  “游客们可以来这体验捡拾鸡蛋、采摘瓜果、滑沙、沙疗、垂钓等。同时我们也是陕西省职业农民实训基地,每年接待山西、河南、山东等地职业农民培训上百余次。”苗宝文介绍,2019年整个园区产值达到600万元,截至目前接待游客3万人次。


沙苑行,树成荫,瓜果飘香惹人醉。

作者:师念责任编辑:游娜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