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林草情怀 >

“中国好人榜”,多位林业草原人及集体上榜

发布时间:2020-02-25 17:10:2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2019年6月28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19年6月“中国好人榜”,多位林业草原人以及集体上榜。


李洪占:耄耋老人坚持义务植树60余年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后湾村86岁的李洪占,坚守大山60余年,一生只热衷于种树这一件事,脚步踏遍蔡家堡乡的山涧沟洼,从朝气蓬勃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他在土乡大地树立起一座执著坚守、不求名利的精神丰碑。


     1933年,李洪占出生在“荒土岭、栽死鸟”之地。在他23岁那一年,他在家乡的荒山头栽下第一棵树苗,从那时开始,他日复一日造绿、守绿、护绿。乡亲们说:“每年春天,李洪占都是每天6点钟起床,吃点馍馍喝点开水,就扛起树苗拿起铁锹,带上干粮出门,日落才归。”


60多年来,李洪占参加过当年生产队组织的植树造林,后来又响应“要致富多种树”号召,再后来,他又在全乡第一个响应退耕还林。


    如今,李洪占家已是四世同堂,7个儿女经常劝老人在家颐养天年,可老人就是闲不下来:“在家里闲着干什么?我能动一天就种一天的树,树林就是我给后人留下的念想。”


木里县救火集体:30名英雄勇救森林大火


    2019年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轰燃,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


凉山30位救火英雄牺牲后,社会各界自发举行悼念活动,单位企业深入学习木里森林火灾救火英雄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英烈、崇尚英烈的浓厚氛围。4月3日,西昌市政府决定:4月4日为哀悼日,降半旗志哀,全市范围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四川凉山30位救火英雄中的27名消防员被追记一等功,11人被追认为共产党员;3名干部群众被评定为烈士。


阎会:祖孙三代接力造林51年


    阎会,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洗马林镇黄土梁村党支部书记。51年来,阎会祖孙三代在荒山沟里义务“接力”造林,栽种林木30余万株,3000多亩荒山沟变成“绿海”,感动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植树造林行列。他们在古长城脚下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贡献。


    1968年,阎会的爷爷阎忠担任黄土梁村村支书,面对贫穷落后的村子和3000多亩荒山沟,他决定上山种树,再难也要植树造林,有了好环境,才能有发展的希望。阎忠带着几个村民来到村边古长城脚下的山沟黄花洼,与荒山为伴,和种树结缘,从此在大山深处坚守了一辈子,成为第一代种树人,共种植1000多亩树木。


阎会的父亲阎万玉自幼跟随阎忠到沟里种树,与林业结下不解情缘。1986年,他从年迈的父亲手里接过种树“接力棒”,在林场盖起两间土房,带着妻子一起进山种树,成为第二代种树人,其间共种植了800多亩树木。


     阎会今年51岁,十几岁开始就赶着驴车上山给父母送菜、帮忙。受到爷爷和父母的影响,“让荒山沟变绿荫”的信念深深刻在阎会心中。他于1998年把老阎家的“林业梦”延续下来,成为第三代种树人,整地、挖坑、栽种、浇灌……艰苦的工作在阎会的坚守中不断推进,他又让1200多亩荒山沟披上绿装。


    半个世纪的坚守,爷孙三代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视为己任,子承父志,代代相传,昔日荒山沟变成了“绿海”。不仅如此,黄土梁村义务植树、义务护林蔚然成风,菜花沟、黑土湾沟等附近30多条荒山沟全部披绿……


刘铭庭:扎根新疆沙漠62年植树治贫


     62年前,兰州大学生物系毕业生刘铭庭,主动要求到边疆去,用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62年过去了,他扎根大漠戈壁,防沙治沙的同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刘红柳”。


    如今,走进刘铭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的大芸种植场,很难想象这里当年就是一片荒漠。当年,他带着爱人储慧芳来到这里,把家也安在了这片荒漠上。从没有电、没有水、没有路,到如今成排的树林,规划有序的试验田,都是两位老人和当地群众一点一滴建设出来的。刘铭庭不仅手把手教维吾尔族群众种树、种红柳、种梭梭、种大芸,还一句一句教会他们说汉语和文化知识。


    买吐地的父亲早亡,母亲带着他和弟弟,生活非常困难,刘铭庭让他学种大芸,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不仅发工资,借给他钱结婚、买房子,还鼓励他离开农场利用技术多挣钱。


     2003年,刘铭庭获得全国大芸种植的第一个发明专利,紧接着又成功研发出大芸“开沟播撒高产法”,从那时起,刘老一直把技术无偿教给周边群众。20多年间,他手把手教会了上百位维吾尔族群众种植大芸,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尽管刘铭庭岁数越来越大,腿疾加重,但只要老乡需要,他依然会到现

场亲自帮忙。刘铭庭和老伴儿2018年11月才从农场回到他们在乌鲁木齐的家中。


    62年扎根边疆,62年科技为民,刘铭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毕业时立下的报国誓言: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立足西北,服务西北。


付永强:夫妻护边员坚守边疆植树造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六团武装部北沙窝哨所所长付永强,常年驻守沙漠哨所,每天坚持在沙漠腹地执勤巡逻10余公里,并于哨所所在的沙漠中植树绿化、种草放牧。他建羊圈搞养殖,种菜种瓜建田园,把哨所当成了家……


    2004年,付永强和妻子刘桂芝从河南开封来到一八六团生活、工作。经过这里的军垦文化和兵团精神的熏陶,老一辈兵团战士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付永强。2012年,一八六团武装部组织选拔北沙窝哨所所长人选,付永强想为屯垦戍边献一份力量。后来付永强通过了考察,入驻哨所。女儿今年13岁,因为路途的原因,只能寄宿在学校。


    为改变北沙窝哨所恶劣的环境,2013年4月,一八六团党委决定对此哨所进行硬化和绿化。自2013年4月至今,团党委先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从团部地区移栽大树2000余棵,栽种各种树苗30余种2万余棵,绿化沙地300余亩。为做好哨所绿化工作,付永强带着妻子一边巡逻,一边做好所栽种的近3万棵树木及300余亩沙地绿化的管理工作。


    为使哨所成为以劳养武的基地,他在哨所旁边建起了羊圈,并在师市总工会5万元帮扶资金的扶持下,购买了70余只小尾寒羊发展起了养殖业,如今已发展为200余只的羊群。


    巡逻执勤、喂羊放牧、植树种草,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为保证所栽种的树木及播撒草种的成活率,夫妻二人起早贪黑,每天除了边境巡逻放牧,其余时间都穿梭在树林带间。


    经他们苦心培育,北沙窝哨所现已基本达到绿树成林、绿草成茵。他与妻子正按照团党委要求,将哨所打造成为“守边护边的前哨、以劳养武的基地、红色旅游的景点、传统教育的园地”。

作者:张一诺责任编辑:王新如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